教师资格证考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新战场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9月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全面实行,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至今年的1144.2万人次。在《南方周末》记者接触到的考生,尤其是小语种专业的非师范生中,当老师已被列为就业首选方向之一。近年人数激增的报考者中,越来越多非师范生。在剧烈变幻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中,他们看中教师这份职业能“吃上公家饭”,“公家”则看中更多的可选择人才。(9月27日 《南方周末》)

9月27日,这一话题再次冲上微博热搜榜,引起网友们新一轮热议。回顾过往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2017年达到410万人,2019年攀升至900万人,到了2021年则达到1144.2万人,其中800万报名者是非师范生。十年之内,教师资格证考场,在时间洪流之中,人潮席卷之下,成为千军万马的又一“独木桥”。

在师生比的角度上,根据教育部数据至2021年,全国整体师生比为1:14.9。看起来基本是达标的,但实际未必跟得上社会的需求,与国际小班制的师生比相较之下,仍是差之较远。这对教师的授课质量、效率造成一定影响。为实现“大班制”到“小班制”的突破,我们确实需要更多教师。同时,千万人“内卷”式竞争教师资格证,一定程度上广纳人才,优中选优,看似能够提升教师素质,由此实现教师的“量质进步”。

当然,这只是一些美好的计划与想象。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真正过桥的人有多少,而真正愿意驻足对岸的人又有多少?

“为什么考教师资格证?”千万个考生或许便存在千万种回答,但除了“热爱”之外,声音往往偏向于“现实选择”。后者在《三联生活周刊》《新浪新闻》《南方周末》近日的调查报道中无不提及。

“编制”一直是中国父母的宇宙尽头,“教师”职业更是承载了父母对于“安稳”“知识”“轻松”“尊重”的全部想象。而教资便是敲开这座“围城”的开门砖。在过往的叙事中,我们常常强调“父母之言”对于教资考生的影响。

而这一两年,疫情再一次展现出生活的脆弱面,各行各业都处于动荡之中,不知何时将可一触坍塌。现实“水深火热”之中,人们也不断地“内卷”自救,“996”“35岁失业”“加班猝死”的新闻隐隐显露出现实的凶恶獠牙。恐惧、不安之中,无需父母苦口婆心,考生们已经渐渐心甘情愿走上战场。

但这份“心甘情愿”正是需要人们警惕的。环境迫使人们转向教师行业,将其默认为“不得已”的退路,但当所有的人进入学校的想法是“稳定”,只冲着“铁饭碗”,而并不考虑学生能不能教好的问题,这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毕竟我们都熟知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非顾全自己的风景。

教资考试中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不应该只是应试得证的知识点,更应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大环境暂不可破的当下,在千万人混战的教师资格证考场,每一位考生或许当扪心自问,“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底气中,是否准备好真正承受教师的责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