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风范】第5期:晏阳初

【先生风范】第5期:晏阳初

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教育家,他们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进步鞠躬尽瘁,也成为教师资格考题的常客。为了缅怀故人、学习先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推出《先生风范》系列专题。今天是第5期,我们一起走进“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

【先生风范】第5期:晏阳初
  他是耶鲁大学的博士,却带领500位知识分子下乡扫盲。他集孔子的儒家精神和基督的博爱于一身,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被推广到世界各地。他就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
  带领500知识分子下乡 学做农民
  20世纪30年代末,时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的晏阳初选定河北省定县从事平民教育的实验研究工作,为中国教育的平民化、现代化与本土化,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探索。他说,到定县去,我们就是要向农民认老师,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因为我们以前所受的教育与农民太隔膜了,我们要重新教育自己,要先农民化,才有资格去化农民。
  在“定县实验”最鼎盛的时候,聚集了近500位知识分子,其中有60余位是学有专长的归国博士、大学教授等,当时的媒体把晏阳初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称 为“博士下乡”运动。而晏阳初则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让这些既富于创造力又特立独行的一流人物“逐渐明白什么是服务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先生风范】第5期:晏阳初
晏阳初和家人在定县合影
  一生只为劳苦大众 不做官不发财
  晏阳初将双脚迈进了饱受欺凌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乡村,但拥有丰富海外留学背景的他本该在美国开启人生的蓝图。1918年,他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不久,就搭上轮船远赴法国,前往欧洲华工军团从事翻译和华工教育工作。
  在法国,90%的华工出身农村,不会读写。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近百人来找晏阳初给他们写家信。在持续了一个月之后,晏阳初觉得只有对华工展开识字教育,才能让他们摆脱文盲的困境。于是,他将5000名华工召集在一起,对大家说:“从今天起,我不替你们写信了。我要教你们识字写信。”华工们先学中国字“一二三四五”, 再学阿拉伯数字“12345”…… 四个月后,已有35位可以自己写家信了。为了鼓励他们,晏阳初特地邀请了一位法国将军来主持他们的毕业典礼,由此掀起了一股华工学习的高潮。
  正是从那时的教育实践里,晏阳初的理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若要挽救民族,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精英教育必须转变为平民教育。他为此立下了将来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而要从事平民教育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劳苦大众的决心。
【先生风范】第5期:晏阳初
1935年,晏阳初与从事乡建运动同仁合影于邹平
  泽遍世界 孔子和基督的完美化身
  从1918年在一战战场的华工营,到1990年在美国纽约去世,70余年,晏阳初只做了一件事,即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
【先生风范】第5期:晏阳初
晏阳初与各国乡村运动领袖合影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着晏阳初70年如一日地行走在平民中间?这恐怕和他在晚年自言“三C”理论有关,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他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却不主张以暴易暴,杀人放火……”这三者在晏阳初身上互为交融结合,可谓是铸造了一个伟岸而杰出的品质,也为他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
  很多人会以“时代不同了”这句话简单地把晏阳初的努力对今日中国的启示带过去,认为晏阳初仅仅属于过去。如果把晏阳初的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在农村扶贫”,确实,这时代是大不相同了,今日中国的扶贫工作已得到联合国的嘉奖。可为什么物质和文化极度丰富的今天,却再也找不回群民学习的热情?
◆  ◆  ◆  ◆  ◆
  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了,考上大学的,在以前就算跳出龙门,有了铁饭碗;在现在,也是跳出龙门,可以远走高飞。除了给家中亲人寄些钱外,这些人尖子对改变农村面貌并无多大贡献。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只能回乡种地。而这些受过教育的人,对在农村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经验、创造新产品、创建新制度,作用也并不明显。而晏阳初一生矢志平民教育、献身乡村建设的精神,更是当下十分稀缺的精神遗产。白驹过隙,人间再无晏阳初,今天的我们何以告慰先驱?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