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是师德的灵魂。
A.加强修养
B.关爱学生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3.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  )。
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D.语法解释
4.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
A.自然
B.教室
C.家庭
D.社会
5.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  )。
A.要求家长克服困难,严格要求学生
B.独立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学生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6.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7.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B.自己做好了,学生自然会学好
C.不用对学生做出要求
D.教育学生走路时的身体姿势要端正
8.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
A.邓小平教育理论
B.教育理论发展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D.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起作用
10.王某担任某校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1.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的评选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  )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A.苟慧生
B.常香玉
C.王汉伦
D.阎立品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1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
14.“博士”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  )朝。
A.秦
B.汉
C.唐
D.宋
15.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
16.下列诗句与中国和西域的物质文明交流无关的一组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C.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人汉家
D.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17.《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曾被填上《打黄河会》的歌词,这首新民歌被称为“小调”,但带有明显的(  )风格。
A.山歌
B.童谣
C.民谣
D.信天游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B.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C.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珍珠港
D.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
19.司母戊方鼎发现于河南(  ),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A.信阳
B.洛阳
C.商丘
D.安阳
20.我们仍在使用的以七天为一个星期的制度起源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西亚
D.古代中国
21.以下园林中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
A.承德避暑山庄
B.颐和园
C.圆明园
D.拙政园
22.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虑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为有益。根据这段文字,“趣味”是指(  )。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23.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确切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做事实论据;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谚语等,叫做道理论据。一篇文章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我们称为“摆事实”。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观点则称为“讲道理”。以上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
A.议论文既要有论点,也要有证明论点的论据
B.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
C.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
D.议论文中“摆事实”和“讲道理”都必不可少
24.新学期,某校新当选的学生会的7个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两个北方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三个贫困生。如果上述论断都是真的,则推不出的是(  )。
A.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
B.贫困生不都是南方人
C.特长生都是南方人
D.大连人是特长生
25.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寒食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皇帝
B.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春节: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26.近代画家中,最擅长画马的是(  )。
A.丰子恺
B.齐白石
C.张大千
D.徐悲鸿
27.《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  )
A.周作人
B.沈从文
C.汪曾祺
D.废名
28.中国古代记载的物理学知识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
A.《营造法式》
B.《梦溪笔谈》
C.《墨子•墨经》
D.《天工开物》
29.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是(  )。
A.安徒生
B.卡洛尔
C.巴里
D.普希金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
小学时,我非常喜欢问问题,然而我每次提问,都被老师否定了。有一次,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 听见风雨声呢?”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带着嘲笑的口吻问:“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到了中学以后,我很少提问……
问题:(1)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念,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7分)
(2)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7分)
31.材料
某班主任王老师经常拆阅学生的信件,有一次发现学生乐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欢欢收”的信件,王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乐乐写给欢欢的求爱信,王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乐乐提出了批评。次日乐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出走。乐乐家长找到王老师理论并要求将乐乐找回,王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乐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1)请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判断王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7分)
(2)王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太湖的形成演变,一些学者认为:太湖形成是在全新世最高海面时,太湖平原受到了广泛的海侵,形成了一个大的海湾,以后由于长江口南岸和钱塘江北岸两大沙嘴不断增长,使这一海湾逐渐被封闭,成为泻湖。太湖及其周围的湖群就是由海湾——泻湖演变而来。
近几年来,我们对太湖湖底地形进行了大规模测量,对太湖的形成演变有了新的认识。测量表明,太湖的湖底十分平坦,湖中既没有深槽也没有大规模浅滩,基本是一个平坦的湖底平原。湖底基本上为坚硬的黄土物质。据测,这层黄土形成于距今1.1万~2万年间。黄土层表面除少量薄层淤泥外,湖水直接侵没在黄土层之上。
从以上湖底地形和沉积特征看,太湖的前身并不是海湾和泻湖,而是一个覆盖着黄土的冲积平原环境。在这黄土平原之上,曾陆续发现大量的古脊椎动物骨骼和古文化遗址。经考察发现,在太湖一带的许多湖泊的湖底,广泛分布着距今2500~5800年间各个时代的文化遗址。又,北宋《吴县水利书》称:“锷城西宁八年(公元1475年),遏大旱,窃观震泽水退数里,清水湖乡千数里,而其地皆昔日邱墓、街井、枯木之根,在数里之间。信之,昔为农田,今日太湖也。”这说明在公元1475年干旱时,太湖曾干涸,湖底出现了古街道、古墓地。以上史实表明太湖及太湖平原众多湖泊的形成都是在近期人类历史时期。
太湖平原这些湖泊相继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气候影响,洪水泛滥,涝水内积。
根据这里的孢粉分析及历史资料记载,约1万年以来,太湖平原至少经历了四次相对的温暖湿润时期。第一次距今6千年前后。第二次距今2900~4000年,推测当时的气温比现在高1.5~2℃左右,当时海平面约比现在高,太湖平原上出现了许多湖泊沼泽。现在所发掘的大部分泥炭即形成于这一时期,这些泥炭层均直接覆盖在黄土之上。第三次大约是距今2千年,当时的平均温度亦比现在高1~1.5℃左右,雨量增大,平原河流泛滥频繁。大规模地治理洪水,整治河流,疏通震泽“三江”,就在这一时期。太湖就大约形成和出现在这一时期,湖底多次发现的战国青铜剑及古井等,均表明了湖泊形成的历史。第四次是唐宋时期,据史料推测,平均温度亦比现在高1~1.5℃左右。《宋史•五行志》记载,苏州郡在这一时期就发生大小水灾16次之多,不少洼地积水成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海水上涨,海潮倒灌,人类围垦,河道淤塞,宣泄不畅。如太湖出口之一的吴淞江,北宋时宽14公里,海潮可倒灌到苏州城,以后因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垦,逐步束窄到2.5公里、1.5公里,现在已不到0.5公里,一些地方仅四五十米,排泄遏阻,水涝内渍,致使许多洼地相继集成湖泊。据载,东汉时期太湖面积约1580~1580平方公里,宋时已达2千平方公里,解放前为2500多平方公里,以后虽不断被围垦,现在仍有2428平方公里。总之,长期以来,人们虽没有放弃治理洪水、疏通河道的努力,但由于海潮倒灌,不断围湖造田,使河道排泄受阻,洪涝面积增加,扩大了湖泊,导致今天的太湖形势。
问题:(1)对第一段中提到的“泻湖”这一概念进行解释。(6分)
(2)文中所说的“新的认识”,包含哪几点?(8分)三、写作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教师只有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才能真切地把快乐带给孩子,才能有效地影响并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题目: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1000字以上。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在于对全体学生施以慈爱之心,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对全体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2.C【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3.A【解析】题干中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无故”,从法学角度看,是目的解释的体现。目的解释又称论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根据具体案件,从逻辑上进行的解释,即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合理的目的所进行的解释。
4.D【解析】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个性和社会性,但是这些都必须在社会里应用才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独立稳定的人格。
5.C【解析】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教师应该联合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家长。教师和家长应该一起做好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家长,树立家长威信。
专家点拨作为教师,要正确掌握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同事、教师与领导间的关系的方法。
6.B【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7.A【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即使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在教育领域中,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身的高贵品质来影响学生。
8.D【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9.C【解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动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学生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0.A【解析】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题干中的教师认为学校侵犯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因此可以向主管的行政机关,即县教育局提出申诉。
11.A【解析】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12.D【解析】D项中对莫泊桑和契诃夫的表述都有误,两人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创作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但并非仅创作短篇小说,契诃夫有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等,莫泊桑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一生》等。
专家点拨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考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要注意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文学体裁常识等。
13.C【解析】《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的编纂体例都是纪传体;《国语》《战国策》的编纂体例是国别体;《资治通鉴》《春秋》的编纂体例是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14.A【解析】“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秦国,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15.B【解析】A项应为唐末,C项应为秦末,D项应为战国史。
16.A【解析】蓝田隶属于陕西西安,不属于西域。
17.A【解析】《沂蒙山小调》的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18.A【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D【解析】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的铸品,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吴家柏树林。鼎通耳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C【解析】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这些名称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他们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神。古巴比伦位于今天的西亚伊拉克境内。
21.D【解析】拙政园在苏州市,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它是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 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的住所,不属于皇家园林。
22.C【解析】由该段文字可知,“趣味”是指“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相适应的艺术境界”。由此判断,A项过于简单、笼统,B项对“趣味”内涵的理解太片面,D项则弄错了对象,不应是咏花诗词。
23.C【解析】文段先说什么是论据,然后分别介绍了两类不同的论据。因此,文段的主要内容是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
24.A【解析】大连人也是北方人,故算上大连人有两个北方人,在角色不重合的情况下有8个人,但实际学生会委员只有7个人,故只能有1个角色可以重合。如果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则有两个角色重合,与题意矛盾。
25.A【解析】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是为了纪念晋国贤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专家点拨本题考查风俗礼仪常识,难度较低。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忆。
26.D【解析】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27.B【解析】《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28.C【解析】《墨经》是《墨子》一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自然科学的知识十分丰富,有我国最早的关于几何学、力学、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记载,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等。
29.A【解析】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人是安徒生。他是丹麦作家,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二、材料分析题
30.(1)【答案要点】在这一材料中,教师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尊重,是师道尊严不良的反映。教师不尊重学生,可能会产生以下危害:束缚或压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关系不良;学生可能产生叛逆心理等。
(2)【答案要点】如果教师的课堂上有喜欢提问的学生,教师应该感到高兴,这是学生充满活力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本着激发学生主动性,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肯定,并进一步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发挥,学习效果必定会提高。
31.(1)【答案要点】班主任王老师私自拆阅学生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2)【答案要点】这位老师的解释不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负 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以教育和爱护学生为借口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材料中,这位老师教育方式不适当,因此对学生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专家点拨本题要求考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答题,因此在作答时,要列出相关的法律法条,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2.(1)【答案要点】原来的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封闭而形成的湖泊。
(2)【答案要点】一是太湖的前身是一个覆盖着黄土的冲积平原环境;二是太湖及太湖平原众多湖泊的形成,都是在近期人类历史时期;三是太湖平原这些湖泊相继形成和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气候影响,洪水泛滥,洪水内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海水上涨,海潮倒灌,人类围垦,河道淤塞,宣泄不畅。
三、写作题
33.【参考例文】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简单地理解为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和怀念,自身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实人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心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如果你想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尽量奉献你的爱,让你的爱悄悄地润泽学生的心田;尽量奉献你的微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鼓起向上的勇气。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的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助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博大无私,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我们用“真爱”“宽容”“尊重”
“信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我们就成了学生真正的朋友,看着快乐的学生,我们的心中就洋溢着幸福。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赠人以玫瑰,则手留余香”,教师这个职业是时时给予爱、收获爱的职业。将爱的种子无私地播撒于学生的心田,收获的必定是几倍于此的爱的果实。当看到已毕业的学生结伴回到母校来看望曾经的老师时,当收到学生的节日贺卡时,当接到学生打来祝福的电话时,当在大街上有一个似曾相识又不太认识的大孩子叫你名字的时候……那一刻的幸福感又怎能用笔墨来形容。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自己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幸福;只有教师时时处处洋溢着幸福,学生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
当然,一个幸福的教师绝不能把工作当做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我们不提倡成为“工作狂”。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人,是苦行僧,是清教徒。不懂得休息便不懂得工作,不懂 得工作便不懂得生活。
幸福的教师常常表现出来的是:说话不死板,做事灵活机动,活得有趣味,自己一生都开心,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和快乐带到哪里,给家人、亲人、同事、朋友、学生,乃至路人,都带来笑声,使他们都活得愉快开心,让大家都一起快乐、幸福!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这样的幸福境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