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4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A》真题

四川省2014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题教育心理学(A级) 试卷
 
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  
A.泰勒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该著作出版于(  )  
A.1913年 
B.1903年  
C.1923年 
D.1879年  
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A.思维准备阶段 
B.表象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4.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  )  
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  
5.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6.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  
7.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  
A.刺激反应 
B.信号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  
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  
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10.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D.斯金纳 
11.提出需要层次理沦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12.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  
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  
13.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量主要采用(  )  
A.测验 
B.观察  
C.访谈 
D.实验  
14.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  
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叫作(  )  
A.高原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顶峰现象  
16.测验分数的稳定性,是指测验的(  )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17.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1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  )  
A.前摄抑制 
B.先快后慢  
C.记忆衰退 
D.倒摄抑制  
19.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的评价是(  ) 
A.配置型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20.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  )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8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___ 、___和___三类。  
22.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从___到___再到___。 
2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___和___。  
24.技能主要包括___和___两种形式。  
25.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___和___。  
26.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是___、___和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先行组织者  
28.技能  
29.有意义学习  
30.上位学习  
31.教学设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33.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34.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6.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8.试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A(P)     
2.B(P8)     
3.A(P 101)     
4.D(P117)     
5.C(P126)     
6.C(P157) 
7.B(P 195)   
8.B(P287)     
9.A(P209)     
10.A(P235)     
11.C(P316)     
12.A(P409) 
13.A(P473)     
14.B(P288)   
15.A(P292)     
16.C(P480)     
17.D(P158)     
18.B(P226~227) 
19.C(P 478)     
20.D(P268~269) 
1.[解析]  普遍认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教授是当今学习(行为)目标之父。泰勒主要致力于测试题设计的研究。早在1932年他就指出: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以行为描述的gl标,在行为目标的基础上编写试题是重要的。 
3.[解析]  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而相继的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2)思维准备阶段一一2岁至7岁;(3)思维阶段——一7岁至11岁;(4)抽象思维阶段一一11岁至15岁。各个阶段都具有某些特点。 
4.[解析]  学习是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学习理论是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 
5.[解析]  贾德1908年提出了解释学习迁移的类化理论。贾德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他倾向于把两个情境的共同要素的重要性减到最低,而强调经验概括化的重要性。贾德还认为,学习者概括化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据此,人们将其理论称为“概括化理论”。 
6.[解析]  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地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它来解释学习过程的是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家重视知觉和问题解决,把学习看作是知觉、解决问题、顿悟理解的结果。 
7.[解析]  加涅的阶梯式学习类型按从低到高的排序依次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连锁、言语联想学习、多重识别学习、概念学习、原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8.[解析]  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其中,活动的定向阶段为其最初阶段。 
9.[解析]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12.[解析]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选项中只有文学属于人文学科。 
13.[解析]  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 
14.[解析]  内部言语阶段即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的阶段,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终阶段。 
16.[解析]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只有信度高的测验才能够作为一个稳定可靠的测量工具加以应用。 
18.[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时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19.[解析]布鲁姆将评定与教学工作联系起来,把评定分为三类:一是配置性评定,二是形成性评定,三是总结性评定。其中,形成性评定一般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20.[解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一般经历着四种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1)字面理解;(2)解释的理解;(3)批判性理解;(4)创造性理解。其中,创造性理解能摆脱有关材料的束缚,发表独立见解,探索新的解答方案。这是高水平的理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1.(P 81)认知的目标  情感的目标  心因动作的目标 
22.(P 160)动作再现表征阶段  肖像再现表征阶段符号再现表征阶段 
23.(P211)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 
24.(P281)动作技能  智力技能 
25.(P315)活动水平  指向性 
26.(P303)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P258)先行组织者: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28.(P280)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29.(P168)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30.(P178)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也就是说,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31.(P433)教学设计:指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P64~65)布鲁纳认为学校教育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 
  (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来可能是错误的时候。 
  (2)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33.(P231~233) 
  (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5)过度学习。 
  (6)记忆术。 
34.(P304~305) 
  (1)发展发散思维。 
  (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35.(P 124~126)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36.(P156~157)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P158~16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把特定反应与特定刺激联系起来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反应者,学习是主动地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以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布鲁纳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经历了从依赖刺激到减少对刺激依赖的过程。儿童的认知发展要从动作再现表征阶段,发展到肖像再现表征阶段,最后达到符合再现表征阶段。 
  (3)重视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重要的不在于铭记多少事实,而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必告诉学生现成的规则、概念,而要让学生参与归纳的过程去发现这些规则。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布鲁纳认为,强调结构(学生原有经验和教材的组织)能使学生较易理解原理原:则,易于记忆和产生迁移。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布鲁纳指出在发现、发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是先由直觉思维“猜测”出正确的答案,然后由分析思维去检验与证明的。所以,应注意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的最好的激发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布鲁纳认为,只要把有关知识转变成适合于各个年龄阶段儿童ntce.com的认知方式(动作表征、肖像表征、符号表征)的形式,并采取一定的教法,就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教给儿童,使其对学习早有准备。只要设计出这样的教学形式,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8)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学生在贮存信息的同时,必须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果。     
  (9)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以下几点作用:发挥智力潜力;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     
38.(P429~433)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明确的教学目的、合理的教材难度、充分的学习材料、良好的教学法,与有效的教师教导态度等,均能使学生为有意义的学习而忙碌;加上教师的慎用增强原则,使: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因外界增强而增益。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教导学生应该遵行良好的教室行为,可以防止许多不必要的纪律问题。良好行为的培养,需长期的训练,直到习惯成自然为止。良好习惯有赖奖励予以增强;否则,不良行为可能取而代之。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若师生能共同制定彼此遵循的教室常规,学生既然参与规则的制定,一则乐于接受与遵守,一则不愿违反自定的规约。因此,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教室纪律问题自然减少。师生共同研讨与制定常规的ntce.com另一优点是,由于师生的彼此妥协,使可容忍的行为限度增大,学生不致有动辄犯过之虑,其言行亦不至因时刻紧张而呆滞。当然,除共同制定教室常规之外,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实践行为的最高标准,使得学生不以未犯常规为满足。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民主式领导可以加重学生的自决与自决所附随的责任感。同时使每个成员对其团体荣誉的维持与增进具有义务感。民主式领导的基本精神在以组成团体的成员为主人,并以多数取决的方式处理团体的事务。由于人多意见也多,因此民主式领导是缓慢但稳健的领导方式。民主式领导下,人人必须折中、调停与妥协以求意见一致、精诚团结。因此,采取民主式领导的教室秩序,乃是班级全体学生彼此折中与妥协的结果,乃是学生学习如何同舟共济、群居共处的合作结果。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教师应根据儿童发展阶段的属性,确定良好学习态度与群处的行为标准。至于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与反社会习性的修正,应采取最妥善的处理技巧。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应逐渐由他律转而自律。欲由他律转为自律,教师应逐渐加重学生对行为:控制的认知功能。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过重和过轻的课业负担、教师对学生的不当期望与压力、:苛刻的行为要求、乏味而不断重复的工作或练习、不公平的对待等校内刺激,应当设法移除或减少,以利教室秩序的维持。此外,暴力与色情电影或电视.不当娱乐场所或活动,违反善良风俗的宗教或社会:团体活动,青少年或成年的犯罪行为,紊乱的社会及交通秩序,贪污或无能的官员以及不当的家庭管教方式等,均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而应设法改善之。教师或以个人名誉,或以教师团体力量,透过适当的媒介,采取适当的手段,可能对移除不良的校外刺激作很大的贡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