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2.在( )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白日梦状态
C.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D.睡眠状态
3.在( )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的
B.白日梦
C.自动化的
D.睡眠
4.梦属于(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5.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6.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7.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
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
8.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 )。
A.常模
B.效度
C.难度
D.信度
9.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 )、保持和提取。
A.编码
B.回忆
C.再认
D.遗忘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 )
A.气质与性格
B.认知方式
C.心理过程
D.心理状态
11.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 )
A.直观性
B.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
C.间接性
D.概括性
12.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方面。
A.特性与共性
B.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C.能力与人格
D.生理与社会
13.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
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
14.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 )状态。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
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
16.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
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7.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 )
A.水
B.饥渴
C.寻求水源
D.喝水
18.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
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
19.健康的概念是指( )。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20.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 )
A.兴奋剂
B.镇静剂
C.迷幻剂
D.葡萄糖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表情可以分为( )。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语调表情
D.动作姿势
E.腺体变化
2.同样的刺激,不同的人压力感不同,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E.环境
3.一个测验的效度包括以下几种?( )
A.内容效度
B.直接效度
C.构想效度
D.间接效度
E.预测效度
4.皮肤觉通常包括( )。
A.感觉
B.触觉
C.痛觉
D.温度觉
E.痒觉
5.想象的基本特征有( )。
A.新颖性
B.离奇性
C.生动性
D.现实性
E.形象性
6.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思维
E.意识
7.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哪三个等级?( )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8.下面哪些属于一般能力?( )
A.记忆力
B.注意力
C.观察力
D.色彩鉴别力
E.节奏感知力
9.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10.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 )。
A.由上到下
B.由内到外
C.由轻到重
D.由脚到头
E.由简单到复杂
三、名词解释
1.感觉适应
2.学习
3.演绎推理
4.个别智力测验
5.内在动机
四、简答题
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
2.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
3.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有什么区别?
4.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五、论述题
1.试述智力测验的性质。
2.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A
【解析】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做成一件事情,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3.A
【解析】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做成一件事情,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4.B
【解析】梦属于想象范畴,是在睡眠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意想象,其内容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A
【解析】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C
【解析】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记忆时参与程度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7.B
【解析】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8.A
【解析】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9.A
【解析】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10.C
【解析】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和自我调控系统五种人格系统成分。心理特征系统这一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11.A
【解析】思维主要有概括性、间接性、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
12.D
【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它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13.B
【解析】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14.C
【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15.D
【解析】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
16.B
【解析】感觉记忆以视象和声象形式存储,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以语义代码为主,也有视觉代码。长时记忆的模型有语义网络和图式。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象代码的形式储存。
17.B
【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18.B
【解析】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19.D
【解析】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20.D
【解析】有些药物在使用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称为心理促动药物。按照其作用的性质不同,心理促动药物可以分为三类:镇静剂、兴奋剂和迷幻剂。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解析】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人的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
2.ABCDE
【解析】个体对压力感不同的原因:(1)经验: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经验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2)准备状态:对将面l临的压力事件是否有心理准备也会影响压力感受。(3)认知:评估在增加压力感和缓解压力中有重要作用。(4)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5)环境:与所处的工作单位或学校及家庭有直接关系。
3.ACE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心理学家一般将效度进一步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预测效度。
4.BCD
【解析】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近距离感觉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包括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皮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5.AE
【解析】想象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或者说表象,而不是词或者符号,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想象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的再加工和再组合,因此具有新颖性的特征。
6.ABCE
【解析】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7.ACD
【解析】根据有关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和严重病态心理。
8.ABC
【解析】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的掌握知识。
9.ABCD
【解析】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怎样骑车属于程序性知识。
10.ABE
【解析】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三条原则:(1)即从上到下原则: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部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2)由内到外原则:接近身体中心部分的肌肉和动作总是先发展。(3)由简单到复杂原则。
三、名词解释
1.感觉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3.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4.个别智力测验:指那种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5.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2)因变量。即反映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2.【答案要点】不同感觉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同,产生它的机构不同,但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环节。
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不同感受器上的神经细胞是专门化的,它们只对某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发生反应。
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人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3.【答案要点】
(1)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
(2)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为:智商=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
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例如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者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韦克斯勒指出,可以假定,人们的智商分布呈平均数为100和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形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离差智商(IQ)=100+152,其中Z=(X-MX)/S
(MX代表团体平均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的实得分数,S代表该团体分数的标准差,Z代表该人在团体中所处位置,即他的标准分数。)
4.【答案要点】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具有多种本质特征:
①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较为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③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④复杂性,鲁迅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的复杂,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⑤功能性,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心理测验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智力测验都具有。
(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心理测量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属性,称心理特质,智力测验所测量的智力也是一种心理特质。心理特质指的是使一个人对于较广泛的一类情景稳定地做出同一反应的心理特点,它是建立在对人类大量相似行为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构想,它是心理学家用以描述或解释行为的工具,不是客观事物。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心理特质作为一种科学构想本身是抽象的,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因而对它的测量只能是间接的,即从行为样例中推理得出。
(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任何测量,无论是物理的抑或心理的都会出现误差。心理测量的误差尤为突出。因为心理测量是从对一个行为样本的观察中获得数据,再去推论得出结果,从部分推论整体,用以解释一个人的心理特质,自然不会百分之百的准确。同时,这有限的观察数据又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获得的,引起误差的因素多种多样,即便采取措施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从对心理特质的理论说明到计分、评分和结果解释各个环节上,都会有误差出现。
(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任何心理测验的适用性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它在测验编制开始时就已确定,依据测验的目的,适合于使用该测验的被试团体称为目标群体。任何心理测验也只有当它被应用于它所适用的目标群体时,才能显示出它的效能。由于人的心理在不同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中有很大差异,如果把一个测验应用于目标群体之外的个人或团体,那么使用其原有的常模来做评定就很不恰当,会对结果做出既不客观、又不公正的判断。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甚至在同一个社会文化团体中,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的受测者对同一个测验的反应也不一致。
2.【答案要点】主要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培养创造能力:
(1)建立目标与意向。创造性思维训练之初,就要使参与者了解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其最终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行为。
(2)训练基本的技巧。创造性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巧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模型倾向于不同的技巧。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对基本技巧的训练。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并不一定导致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但它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会扼杀自己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创造性行为的种子。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缺乏强烈的动机,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建立动机主要是要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在这个环节中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自信和傲慢之间往往一线之隔。培养儿童的冒险精神更要慎重。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向参与者展示他们前后的进步,会使得个体更愿意参与训练,在遇到困难时也更能坚持。在训练任务中,应更多地进行纵向的而不是横向的对比。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要使儿童相信创造性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和努力的影响,还要知道杰出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多年的艰辛努力。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要给儿童多个活动供其选择,在活动过程中给其探索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多种认知资源和外部资源,个体要实现其创造性潜能,必须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这些策略和技术包括上面提到的爬山法、启发式问题解决等。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可以使儿童掌握这类方法中的一些,达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12)运用例子。运用例子更容易向儿童传送创造性的信仰和价值观。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