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高教师待遇 给乡村教育补钙

导读:经济拮据就难免分神,待遇不高就会不安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有了新的补贴之后,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待遇留人,三个支点构成一个稳定的平面,当能很大程度上促进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昨天传出消息,教育部、财政部印发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生活补助是针对乡村教师工作岗位的补助,不计入五险一金和退休费的计算基数,教师在岗时享有,离岗后自动取消。
据统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学生一亿多,专任教师620万,分别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教师总数的7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教育,取决于农村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问题是,连片特困的农村地区,多处深山石山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无法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外来人才前往执教,而土生土长的教师也因为经济条件所限,收入不高,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政策,抓住了问题关键,提供了解决途径。
多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教育欠账严重,“民办教师”这种非正式教员曾撑起很大一片天,后来虽然“民办教师”模式退隐,经过“旧人”转正和新人补充之后,农村教师几乎全部由“正规军”充任,但他们的收入水平总归有限。经济拮据就难免分神,待遇不高就会不安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有了新的补贴之后,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待遇留人,三个支点构成一个稳定的平面,当能很大程度上促进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在为这项德政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免担心政策执行能否真正到位。按照教育部部署,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拨付综合奖补资金,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具体实施时间、补助范围和对象、补助标准和资金来源等,均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将地方政府作为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责任主体,当然有熟悉情况、就近解题的好处,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地方能自主解决乡村教师的实际困难,他们不是早就解决了?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央拨付的补贴资金早早到位,并且如数发放,而地方的配套资金却始终难产,最终不了了之或打了折扣?
通常而言,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在地方政府千头万绪的工程和项目中,排序并不靠前,地方上总有很多不期而至的突发状况需要面对,很多野心勃勃的门面工程需要上马,很多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需要解决,乡村教师的苦和难是谁都看在眼里,甚至记在心里的,但一到财政预算定盘子的时候,他们就往往要让位于其他事务或人群。因而,有了政策后如何把政策用足,有了章程之后如何让章程落地,是乡村教师能否得到实惠的关键。
客观而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乡村的“空壳化”现象持续加剧,青壮年劳力多去城里谋生,儿童和老人留守乡村。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需要承担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乡村教师也需要比以往操更多的心,才能保证孩子心理健康、学业进步。虽然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教育工作本身是神圣的,可是如果工资、待遇常年处在较低水平,恐怕也很难要求乡村教师们一味奉献。所以说,这项补助政策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教育部不能一纸通知了事,地方上也不能草草走过场,老师们得了实惠就等于是给乡村教育补了钙,做好这件事功在百年。
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工作人员放出豪言:“随着这项政策的逐步扩大实施,乡村教师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公众憧憬于这幅美好的前景,也在等待着实现美好前景的时间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