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卷(4)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第1题. 治疗恐怖症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肯定性训练 
B. 合理情绪疗法 
C. 系统脱敏法 
D. 松弛训练
正确答案:C 
  解析: C【解析】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
第2题. 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 式是(  )
A. 抽象概念 
B. 关系判断 
C. 归纳推理 
D. 演绎推理 
正确答案:D 
  解析: D【解析】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 
第3题. 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 群众性活动 
B. 个别活动 
C. 小组活动 
D. 学科活动 
正确答案:C 
  解析: C【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第4题. 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
A. 刺激分化 
B. 刺激比较 
C. 刺激泛化 
D. 行为强化 
正确答案:C 
  解析: C【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 
第5题. 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 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正确答案:C 
  解析: C【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第6题.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
A. 演示法 
B. 讲授法 
C. 谈话法 
D. 讨论法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讲授法的概念。 
第7题. 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行动研究法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第8题. 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 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标志。 
第9题. 强迫症的矫正方法是(  )
A. 行为疗法 
B. 森田疗法
C. 系统脱敏法 
D. 肯定性训练法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矫正强迫症的方法是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 
第10题. 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
A. 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 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 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仅仅是反应时间 
D. 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A项错误;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的时间和准确性,C项错误;并不能说认知风格孰优孰劣,D项错误。 
第11题.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 
A. 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 
B. 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 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 
D. 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一般分为两类,即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 
第12题.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第13题. 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 榜样示范法 
B. 品德评价法
C. 陶冶教育法 
D. 说服教育法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第14题. (  )在中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不随意注意 
D. 随意后注意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发展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中学生的有意注意也得到了发展,并且逐渐取代了无意注意的优势地位,在学生学习中跃居主导。 
第15题. 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做(  ) 
A. 分类 
B. 概括
C. 抽象 
D. 比较 
正确答案:C 
  解析: 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第16题.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 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 分组教学 
B. 复式教学 
C. 个别教学 
D. 特朗普制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复式教学的概念。 
第17题.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 
A. 苏霍姆林斯基 
B. 凯洛夫
C. 马卡连柯 
D. 乌申斯基 
正确答案:C 
  解析: 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马卡连柯,体现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第18题.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  )
A. 人格型和行为型 
B. 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 
C. 行为型和情绪型 
D. 情绪型和人格型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倾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倾性问题行为。奎伊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类型。 
第19题. 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  )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学科课程 
D. 核心课程 
正确答案:C 
  解析: C【解析】“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隶属综合课程,只不过综合的程度以及设计的思路略有差异。 
第20题. 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 情绪记忆 
B. 形象记忆
C. 动作记忆 
D. 情景记忆 
正确答案:B 
  解析: B【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第21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复述策略
正确答案:D 
  解析: D【解析】在进行复述时,利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例如边听边看、边读边写,能够有效地增强记忆。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第1题.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解析: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第2题. 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解析: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2)根据l988年、l994年和l996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3)因此,德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第3题.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解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例如,给动物学家一块动物身上的骨头,他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动物形象来。这对于缺乏动物解剖学知识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
第4题.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解析: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中间的材料受到双重抑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第1题.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阶段与培养的方法。 
  解析: (1)班集体形成的阶段:①组建阶段;②形核阶段;③发展阶段;④成熟阶段。 
(2)班集体培养的方法: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2题.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解析:(1)知识;(2)社会;(3)学生;(4)科学和教育的发展;(5)政治、文化与哲学。 
第3题. 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解析: (1)智力正常; 
(2)情绪适中;(
3)意志健全; 
(4)人格统一; 
(5)人际关系和谐; 
(6)与社会协调一致;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第4题. 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解析: 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即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即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1)复习要及时; 
 (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第1题.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 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 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 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的礼节, 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 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
  解析: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3)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训练,注重运用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4)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如下:进行德育应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实际出发,要重视训练和强化。这样,才不会导致德育与实际的脱节。 
第2题.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候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这位教师  的学生说:“我们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待,从来不相信  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结合德育原则,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上述材料中的问题。 
  解析:(1)显然,材料中的教师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德育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斌。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材料中的教师“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这表明该教师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做到严与爱的结合。 
(2)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管理学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同时,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多用正面教育,多表扬、激励。 
(3)教师只有遵循这些德育原则,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