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D】。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卢梭

D、杜威

【答案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答案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3、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答案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B】。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答案解析】对小学阶段的规定,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童年期。

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YJ6童身心发展【B】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教师资格考试

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B】。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C】。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0、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

1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A】。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答案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1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A】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14、掌握学习是由【C】提出的。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答案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15、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D】。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答案解析】教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简答题f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答案解析】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

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

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答案解析】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案解析】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自

主性。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解析】(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推上了班主任的岗位。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管好学生。于是,我在班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调整班干部,换上我信任得力的助手;二是每天尽可能呆在班上监视学生的行为;三是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四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组织的活动,我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参加;五是在课堂上我以“严”字当头,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当班主任一个学期了,我认为我对班主任工作是尽职尽责了;对学生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但学生并不喜欢我,学生表面上好像“怕”我,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却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

上面是一位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的感受,请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案解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但这种了解应建立在平时点滴的观察中,而不是整天呆在教室监视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任何活动都亲自过问,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案例中的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却极少表扬学生就是不热爱学生的表现。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案例中的班主任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就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表现。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自由选择一个教学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

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

[提示]教案设计要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