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之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作过这样的描述: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小学生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问题。以下所列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适用的范围。

(一)儿童多动综合征

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主要特征有:①活动过多。②注意力不集中。③冲动行为。

(二)学习困难综合征

(三)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四)儿童厌学症

(五)儿童强迫行为

三、心理建康教育的意义

(一)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三)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第二节 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二、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可把测验分成认知测验、人格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

三、评估性会谈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除了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辅导教师还要运用些专门的技术。

(一)倾听

(二)鼓励

(三)询问

(四)反映

四、其他方法

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项目检核表

(2)评定量表

(3)轶事记录

(二)自述法

第三节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暂时隔离法

(6)自我控制法

(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3)肯定性训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