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为什么要学习中学教育学:1帮助教育工作者形成正确的教育观2掌握相关的知识规律指导教育实践3构建教育素养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提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用性的特点。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和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美国使用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成长”、“学校及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两方面。
★学前教育学、中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指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向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及其方式)
★教育要素之间关系: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桥梁,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教育的产生: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社会发展与进化的终极动因是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其标志是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传递生产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育的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原始形态教育:1教育目的的单一性2没有专门的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的贫乏性4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5教育方法的单一性。
★古代教育:1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3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古典人物学科和治世之术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育。
★现代教育:1教育目的的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的科学化4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和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和发展。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人性化、终身化、民主化、现代化、国际化。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教育途径。
★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3教育促进民主化。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人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制约作用。
★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制度的制定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结构4文化影响着教育人员5文化影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合的功能3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式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差异性、互补性。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生物前提)、环境(现实制约因素)、教育(主导作用)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部动力)。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4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和规定。
★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对教育的导向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的确立:理论依据、实际依据、还需重视借鉴前人及国外的思想成果。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血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社会依据2人的身心发展若干规律3要吸取原有的学制中合理有用的部分,借鉴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
★中学生概述:中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未成熟的人;是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
★师生关系特点: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教育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初级、深化、巩固和发展阶段。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标、内容、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类型:是指教育系统中具有某一乡土属性的课程所形成的汇集。
★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
★隐形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对学生非学术的影响。
★显性影响:是指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新课程改革的目标2课程功能的改革3课程结构的改革4课程标准的改革5课程实施与评价改革。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各项规定的发展要素,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咋德智体各方面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中学智育的要求: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2记忆与思考结合3教会学生学会学习4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
★教学:教学时学校最主要的、最基本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其价值: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其价值集中体现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两个方面。
★中学教学的主要任务:1使学生系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培养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4培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课题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2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辩证统一规律3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4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5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6教学与发展的辩证统一7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引起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教学效果测评。
★教学原则:是指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及教学实践提出的教学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的依据:1教学目的2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3实践依据。
★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创造性地学以致用原则4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程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整体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就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规划,并形成操作方案。
★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和程序性、可行性、创造性。
★中学教学设计的程序:目标分析、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
★中学综合课程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中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巩固练习、课堂作业、课堂小结。
★教学技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课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学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技术的功能:掌握教学技术是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技能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导入技术的构成:1集中注意2引发兴趣3激发思维4明确目的5进入课题。
★导入的作用:1集中注意、激发情感2建立学习的框架和参考的基点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