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3年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B》预测题及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发生认识论”为理论核心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霍尔
C.洛克
D.斯金纳
2.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班杜拉
3.斯腾伯格的智力分类不包括【】
A.成分性智力
B.经验性智力
C.情境性智力
D.知识性智力
4.所谓“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人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充分发挥其【】
A.身心的潜能
B.主观能动性
C.工作的积极性
D.智力水平
5.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练习结果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7.在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之间借以相互传递信息或影响的工具、设备、媒体及其科学运用是指【】
A.教学媒体
B.教学技术
C.教学手段
D.教学策略
8.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就是【】
A.自我概念
B.自尊
C.自卑
D.意识
9.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潘菽
B.朱智贤
C.冯忠良
D.陈鹤琴
10.要测量和鉴别一个人的创造力,目前看来最为大家公认,也比较客观公正的方法是【】
A.以发散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B.以创造个性为指标的调查问卷
C.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
D.以韦氏智商为指标的智力测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是【】
A.效果律
B.联结律
C.准备律
D.反应律
E.练习律
12.下列哪些属于加涅对学习的分类?【】
A.信号学习
B.命题学习
C.语言的联合
D.连锁学习
E.解决问题的学习
13.知识的应用主要经历的基本环节有【】
A.审题
B.理解
C.联想
D.解析
E.类化
14.适合学生使用的组织策略包括【】
A.形成概念图
B.使用分类
C.运用类推
D.建构图式
E.形成规则或产生式
15.发展性心理教育主要是【】
A.提高性的
B.矫正性的
C.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
D.面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
E.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_____和华生。
17.根据一定的推理规则接近问题目标状态属于_________的问题解决模式。
18.我们把元认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_________。
19.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_____。
20.库珀史密斯提出培养自尊心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成就感和有力感。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1.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
2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将新的命题与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精加工。【】
23.学习迁移的心向的产生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实现,所以“定势”对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卢钦斯盛水实验”可以证实。【】
24.人本主义学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实现的过程,与“自我”的形成无关。【】
25.元认知体验包括知的体验,也包括不知的体验。【】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智力培养的原则。
27.简述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28.简要叙述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
29.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30.运用问卷法进行研究要注意哪些问题?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
31.论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32.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解析]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2.【A】[解析]桑代克是美国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又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3.【D】[解析]斯腾伯格的智力分类包括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情境性智力。
4.【A】[解析]见“心理健康”定义。
5.【D】[解析]略
6.【C】[解析]桑代克提出了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后来又被吴伟士修改为共同成分说,这种理论认为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着相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
7.【B】[解析]略
8.【A】[解析]略
9.【C】[解析]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
10.【C】[解析]要测量和鉴别一个人的创造力,目前看来最为大家公认,也比较客观公正的方法是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A、C、E】[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和五条从属的学习律。三条主要的学习律是:效果律、准备律和练习律。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和类比反应。
12.【A、C、D、E】[解析]加涅认为,学习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既有简单的联结学习,也有复杂的、高级的认知学习。学习按简单到复杂分为以下八种类型: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辨别、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13.【A、C、D、E】[解析]知识的应用主要经历了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四个基本环节。
14.【A、B、C、D、E】[解析]专家建议学生使用的组织策略包括形成概念图、使用分类、运用类推、形成规则或产生式、建构图式。
15.【A、C】[解析]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巴甫洛夫】
17.【奥苏贝尔和鲁宾逊】
18.【自我调节】
19.【发散思维】
20.【重要感】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
22.【√】
23.【×】改正:卢钦斯的“量杯”实验说明的是定势的消极影响。
24.【×】改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必然地与“自我”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
25.【√】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答:
(1)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
(2)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
(3)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
(4)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27.答: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法等。
(2)学校教养因索:教师的个性和行为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各种有关创造力的训练项目、课程和活动也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与人的创造力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28.答:
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练习方法不当;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意志品质差等。
29.答:
(1)问题情境: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2)定势: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
(4)知识经验:一般说来,知识经验越多,解决问题越容易。
30.答:
运用问卷法进行研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卷指导语要简洁诚恳,清晰明了。
(2)问卷内容应生动有趣,回答方式应简单扼要。
(3)问卷题目用语应避免表露研究者期待的答案。
(4)问卷不宜长,排列要合理有序。
(5)问卷材料的选择要严格和客观,一定要通过预测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
31.答:
(1)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以外的一切条件,包括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等因素。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因素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①社会文化条件:社会文化条件对个体品德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风气、民族文化、宗教及所处学校集体等方面的因素体现出来。
②家庭环境: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是最早和最重要的。家长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注重正确而科学的教育方式,创造出融洽的、和谐的家庭气氛,那么其子女的品德就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内部因素:
影响个体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各种因素,如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各种心理因素。
32.答: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育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②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心理学家迪威克和尼克尔斯等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两种目标定向引起的:学习目标或掌握目标和成就目标。
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不仅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而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定方法和措施也是可以改变和提高的。
许多学生尤其是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在学习中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选择难易适合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其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从而推动学习的进行。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判断。
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积极归因训练”模式是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积极归因训练”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第二层含义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是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
⑤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反馈”在这里的意思是提供给学生的关于其成绩的信息。心理学家发现反馈可作为一种诱因,在很多情况下,可作为个体行为的适当的强化。运用反馈时,要注意的是反馈必须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也是很重要的,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最后,必须提供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②合理运用外部奖赏。这里所说的外部奖赏是指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的态度。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③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学生的评价,赞扬、表扬、奖励一般比责备、批评、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
④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竞赛或竞争活动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优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校中开展适当的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