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3年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B》预测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综观全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不包括【】
A.内容趋于集中
B.认知研究大行其道
C.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D.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2.洛克提出心理发展的【】
A.白板说
B.成熟论
C.复演论
D.交互决定论
3.根据班杜拉的观点,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
A.信息功能
B.强化功能
C.动机功能
D.情感功能
4.学习双机制理论的提出者是【】
A.冯忠良
B.林传鼎
C.黄希庭
D.莫雷
5.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
A.学习过程的学习
B.知识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道德的学习
6.1920年首创人工概念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霍尔
B.皮亚杰
C.赫尔
D.布鲁纳
7.三维迁移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贾德
B.里德
C.苛勒
D.奥斯古德
8.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抽象思维
D.创造性想象
9.凯尔曼提出的品德形成阶段不包括【】
A.质疑
B.顺从
C.认同
D.内化
10.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不包括【】
A.言语劝说
B.替代性经验
C.能力水平
D.情绪唤醒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11.遗传决定论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1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
13.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能力、性格、态度等方面的认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4.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的人是_________。
15.维果斯基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16.奥苏贝尔强调_________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1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为。
18.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_________。
19.根据是否需要凭借工具,动作技能可分为工具性动作技能和_________。
20.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和_________两项任务。
21.库珀史密斯提出培养自尊心的先决条件包括_________、成就感和有力感。
22.个人化教学系统是由_________于1968年提出的。
23.随教龄的增加表现出上升倾向的是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4.学生的学习
25.准备律
26.先行组织者
27.学习策略
28.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简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0.简述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
31.简述罗杰斯关于促进意义学习条件的基本观点。
32.简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33.简述培养与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方法。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12分,第35小题13分,共25分)
3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5.试述学生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与教育措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D】
4.【D】
5.【A】
6.【C】
7.【D】
8.【B】
9.【A】
10.【C】

二、判读改错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改正:遗传决定论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强调遗传因素在儿童识发展中的作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12.【×】改正: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13.【√】

三、填空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4.【卢梭】
15.【最近发展区】
16.【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7.【试误说】
18.【元认知监控】
19.【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20.【补救性教育】
21.【重要感】
22.【凯勒】
23.【个人教学效能感】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4.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25.准备律:是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进其行动就是一种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
26.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对知识教学的独特贡献。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策略。
27.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效统一体。
28.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与现代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的一个个别化教学形式。

五、简答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答: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表现为连续性、间接性、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个别差异相统一的规律和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的过程。
(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6)心理发展的逐渐分化与统一的过程。
30.答:
布鲁纳认为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科的具体内容。
(2)更有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
(3)有助于迁移。
(4)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5)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31.答:
在罗杰斯看来,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包括: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2)让学生察觉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人只会有意义的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效果。
(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
(4)强调要注意从做中学。
32.答:
奥苏贝尔基于同化论所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条件,即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已有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稳定性,这些也是陈述性知识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需要:
(1)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
(2)对相关旧命题主动的有效的提取。
(3)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
(4)充分的精加工。
(5)必要的复习。
(6)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33.答: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5)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12分,第35小题13分,共25分)
34.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结合各门学科的内容来训练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提出的,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目标状态,甚至其大致类型都已明确下来,学生完成对问题的理解是不难的。
(2)问题的难度要适当。问题的难度的设置应当有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的渐进的过程。
(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经常训练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是有好处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对问题进行灵活的、有效的表征的经验。如画草图、列表等。
(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
(5)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将已有的知识、原理、经验加以重组,需要学生迅速提取相关信息。
(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解题过程,就能自觉地对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加以指导,明白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和偏差,也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有利于及时、正确地归纳和总结解题的经验和策略,进行自我指导和监察。这实际上是对认知策略的觉察和训练。
35.答:
(1)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1)学生品德不良产生的客观原因:
①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②家庭教育不当。
③学校教育的失误。
2)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②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
③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2)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
①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②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
③锻炼学生与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④发现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进行,促进转化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