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名言说明教师应该具备(  )。
A.忠于职守的品德
B.团结协作的精神
C.人际交往的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组成。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3.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4.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5.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教师资格考试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叫作(  )。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6.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培养和组织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7.(  )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锻炼法
8.“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著名论断是江泽民在(  )报告中提出的。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9.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0.下列哪位教育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编写《教育学》?(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1.教育史上,系统的课程理论诞生于(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19世纪20年代
12.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
A.标准参照性测验
B.学能测验
C.成就测验
D.常模参照性测验
13.下列哪项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14.“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主张构成了(  )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验主义
B.经验主义
C.实用主义
D.进步主义
15.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  )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__________的按__________的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 __________的功用。
3.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______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 。
4.__________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5.在教师的新角色中,__________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6.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_________三种类型。
7.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8.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9.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1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就是追求美德,__________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
1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__________论。
14.因材施教就是教学除了要适应个人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要__________。
15.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2.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3.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简述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
5.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6.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有哪些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以及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远择题
1.D[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2.C[解析]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的《纲要》明确规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成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B[解析]“教学毽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4.C[解析]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买施的测定。形成性评价指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前一阶段教学成果及时评价以改进教学方法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结束时对教学效果、目标达成等的测评。发展性评价是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百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5.B[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届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其思想觉悟和培养其道德品质。具体的教育方式有课J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
6.A[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7.B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它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方法。
8.D[解析]这段话是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9.C[解析]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青少年
生活其中的一种特殊环境;同时它又把环境的影响有效地转化为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所以与遗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教育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0.C[解析]凯洛夫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起源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人以及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论断出发,明确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并指出“在劳动过程中,教育也发展了”。凯洛夫1939年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
11.B[解析]系统的课程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2.D[解析]常模参照性测验是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性测验,如高考。
13.C[解析]《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却,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种教学思想充分凸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对学生所实行的启发性原则。
14.C[解析]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和“从做中学”的教育教学原则,他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5.A[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二、填空题
1.层次结构 年龄分级
2.延时
3.社会实践 主观能动性
4.马卡连柯
5.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6.学校课程
7.学、思、行
8.了解学生 钻研教材
9.抗拒腐蚀的能力 自我教育的能力
10.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 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11.追求理性
12.科学的体制化
13.外铄
14.适应全体学生的水平
15.两难问题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参考答案]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
(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参考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4.[参考答案] (1)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登记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由他人掌握的“筛选制度”评定优劣,网络教育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评定。
(3)传统学校教育是“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5.[参考答案] 教育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1)教育目的
(2)学生年龄特征
(3)学科的特性
(4)教学的时空条件。
6.[参考答案]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个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2)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所谓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个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_,–k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其次,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另外,还表现为群体间的差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