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最近发展区”理沦假设的提出者是 ( )
A.赞科夫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4.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
A.非指导教学模戒
B.结构主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6.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 ( )
A.有没有浓厚的学习气氛
B.班干部队伍是否建立起来
C.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D.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是否团结合作
7.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称为 (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8.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9.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10.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资格考试方法组合形式是 ( )
A.传授一接受教学
B.传授一发现教学
C.问题一发现教学
D.问题一接受教学
1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2.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 )
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13.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 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14.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15.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
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1776年德国著名哲学家__________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17.我国古代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__________。
18.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
19.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__________。
20.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__________。
21.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__________的教育。强调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22.素质教育是面向__________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2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
24.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__________的职业。
2 5.__________既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2 6.__________的编制往往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实施“中央一外围”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确保一个国家所实施的课程能够达到统一、共同的质量。
2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__________、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
28.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按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29.从教育者的指导思想来看,教育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注入式,一是__________ 。
30.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__________分组两种。
31.所谓__________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3 2.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33.班级管理包括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和___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
34.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__________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35.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派任制、聘用制、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37.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
38.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0.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应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哪些方面?
42.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 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 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 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 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 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 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 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瘁,只是晾晾而 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 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去上学, 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 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2.【精析】C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租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3.【精析】B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4.【精析】C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如果他离开这个教育体系,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
5.【精析】A这些教学原则属于非指导教学模式。
6.【精析】C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7.【精析】A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8.【精析】C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9.【精析】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A项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b、c两项的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
10.【精析】A本题主要考查传授一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义。、
11.【精析】D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2.【精析】B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13.【精析】B题干中描述的是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变化会改变教育结构。
14.【精析】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运用较广泛。
15.【精析】C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二、填空题
16.康德17.数
18.双重性19.德育
20.情感体验21.个性发展22.全体学生23.民主平等24.社会化25.课程评价26.国家课程27.验证
28.学科的逻辑顺序29.启发式
30.兴趣31.道德两难32.集体主义33.评价总结34.生活准则35.代用制

三、简答题
36.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子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37.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8.(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39.(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40.(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论述题
4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一课程与教材(客体)一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
42.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