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知识复习资料(2)

五、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 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

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

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

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

5. 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

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六、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1. 导向功能;2. 激励功能;3. 评价功能;4. 指导功能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既重视个人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1.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