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一波三折备考路,经验大分享

《分享时刻》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推出的全新专题,每期为大家精选一篇已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分享文章,从过来人的角度帮助大家更加积极、有效的备考,期待你的关注!
 

我的经历,我的方法

亲爱的未来教师们:
    你们好!
    韩愈曾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许我们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而在追寻教师梦的道路上,践行这句话的人却少之又少。是的,很多人都奈何不了“勤奋”与“刻苦”,他们简直就像我们成功的敌人;也有很多人践行了,却仍然无法看到黎明的曙光,我们的教师梦仍然只是一个梦,甚至是连一个教师资格证笔试都考不过的噩梦,这是为何?我们有何办法去突破它?
    亲爱的未来教师们Don't worry!我曾经也经历着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波三折,历经着痛苦与焦虑的煎熬,但我最终却能轻易地顺利通过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和面试,在此我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笔试作战经历和作战方法,希望能够助你们一臂之力,早点实现你们的教师梦!
    我的作战经历可以说是一部漫长史也可以是一部简短史,如果说是漫长,这得从对作战的思想观念说起,如果说简短,这得从我的实战经历说起,在此我主要与大家分享我的漫长史。
    我的专业是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永远是我们同学之间永不停息的话题,我们都对教师资格证考试感到深深的焦虑并伴随着一份期待。我班很多同学在大二下个学期就开始备考,而我却是一个嫌时间太多的人,是一个前面所提到的,耐不住“勤奋”和“刻苦”的人。直到过完大二的时光,我的舍友们也都买了教师资格证资料,于是我才开始买了一份某教育机构的备考资料,打算在暑假期间,好好看书,好好练习普通话,好好打暑假工。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工厂没日没夜地工作,身体很难吃得消,所以每回下班回来,洗漱完就玩一下手机,然后就休息。即使是周末,工厂也只是每周放一天假,对于这来之不易的一天,我只想着好好休息,而学习就无暇顾及了。一日复一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不知不觉就开学了,我的计划又泡汤了。
    我们九月七号就开学了,但是九月二十号又面临着一个普通话测试水平考试,我普通话又非常糟糕,不得不再次把教师资格证考试搁置一边。这时,我开始有点着急,毕竟别人比我提前复习一个学期啊!
    考完普通话后,我终于静下心来备考教师资格证。我首先看了某教育机构的网络视频,在看视频的同时,拿着手头上的资料做笔记,记下哪些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周一到周五要上课,周末做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看视频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常会不自觉地玩手机,有些来不及做笔记的就重新播放,所以看视频的进度也只是如蜗牛一般。虽说慢了点,但是在见习之前总算看完了,并且看了七十多页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接着我就打算认真看书,熟悉书本。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中秋节我打电话回家,我才知道我爸爸生病了。所以,国庆节就回了一趟家。刚过完国庆节,那天去学校的晚上,我还在火车站等火车,就接到电话得知我爸爸病得更为严重。所以,到了学校向老师请完假,就又回了一趟家。
    这段时间,你们觉得还有心思学习吗?当然没有,而且有一种想放弃的冲动。有一天,我静下心来想:我不努力去学习,我爸爸的病就会好吗?就算我努力去备考,我可以顺利过关吗?我该怎么办?是继续努力搏一搏,还是放弃等待着明年再考?然而同学们都在努力奋斗,我就无所事事吗?我终于想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要努力去试一试,哪怕过了一科也好啊。
    终于开始了我的实战生涯。在医院里,我继续看那本《教育知识与能力》。下定决心:不管速度有多慢,都要仔细看每一个字,认真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并要把之前做笔记的重点背下来,于是在医院里除了照顾我爸爸,剩下的时间就是啃书。那段时间效率虽然不高,但是也看到一百多页。
    回到学校,我把自己拉到了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我首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迅速完成,然后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备考教师资格证。只要有时间我就看《教育知识与能力》,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教室里奋战到十一点左右。时间变得越来越短,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我只好集中注意力,全力以赴。
    在短短的时间里,如果继续以蜗牛的速度看书,看得那么仔细,这是不可能看得完那本书的,所以我开始忍痛割爱,对于还没看的内容,我根据我所做的重点进行复习,是重点的就认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下来,对于不是重点的就浏览一遍,留一个大概印象。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看完了一遍。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原理,我继续看第二遍。第二遍主要是复习第一次所看的内容,第一次所记过的重新记忆一遍,不是重点的仍然是略看。看完了第二遍《教育知识与能力》,在脑海里对于这门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距离考试大概还剩八天左右。
    还剩下八天时间,是继续看《教育知识与能力》还是看一下《综合素质》?这个问题也开始困扰着我,如果看《综合素质》,会不会又忘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内容?万一看了,这两科都过了呢?就在那一周,舍友经常在宿舍考《综合素质》方面的题目,他们都能对答如流,而我却插不上话,就在这种氛围下,我决定看《综合素质》。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才能把它看完?
    我首先看了一下往年的真题,了解一下题型结构。结果我发现每年的题型都是差不多的,结构基本相同,特别是主观题总是围绕教师观、学生观、素质教育观这几方面考,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我对考题方向有了初步的把握。
    根据我对题型的了解和之前的笔记,重点看这些知识内容,这也相当于锁定目标,重点掌握吧。例如法律、教师观、学生观、素质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等是必考的,就重点看这些知识点。对于文化素养,因为涉及的范围太广了,虽然也是必考内容,但是由于时间不允许,只能看一些经典的内容,比较抽象的就放弃。
    根据详略复习,五天内就看完了两遍,对于《综合素质》这门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剩下两天里,就开始看真题。由于隔了几天没看《教育知识与能力》,所以需要及时回顾这本书的知识,当时我觉得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看真题和预测题,因为通过看真题和预测题可以查漏补缺。但是复习对于这么多套题,是否每一套题都需要认真看?如果有充沛的时间,认真看每一套题是可以的,但是就剩三天去看那么多套真题,这显然是不够时间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去高效复习?
    对于这些套题,我并不是全部都看,而是分类去做。我首先做选择题,因为选择题可以巩固我们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错题,如果你在第一次做错了,第二次还可能会做错,但是第三次还可能出这道题,这时就回去看书本相关内容,去理解它,因此对这方面的知识就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下次再考就稳拿分数了。接着是看主观题和教学设计,对于这两部分,主要是看参考答案,对比这些答案有什么共同点,怎样答题。然后模仿这些大体的步骤,尝试着想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再与答案对比。反复几遍,就基本掌握了答题技巧,不需要每道题都看。最后就是看简答题,为何简答题留到最后才看?一方面,简答题是一种识记的内容,如果最后才看,那么这一类遗忘的内容范围就会少一点。另一方面这些题目是很少再次出现的,所以不必花太多时间去死记硬背。看完《教育知识与能力》套题,接着就是《综合素质》套题了。
    对于看《综合素质》套题的方法与《教育知识与能力》大同小异,也是先看选择题,通过做选择题去巩固知识。然后就是看有关教师观、学生观、素质教育观这两道主观题。看这两道题也是先看参考答案是怎样作答,掌握做题的技巧。对于教师观、学生观、素质教育观这几个知识点是必须记住的,所以做题的时候,一般围绕这几方面,并且根据参考答案答题模式去做答,这一搬来说也能稳拿分数。对于阅读题,当时我也看了一下,我发现比高中语文的阅读题还简单,所以后来就没有去看。最后一个晚上我主要复习作文,由于看《综合素质》这本书的时候了解到作文主要是围绕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出题,所以那个晚上我的学习重心是放在查找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素材。如何去查找?上网?我当时主要看参考作文,从作文中提炼素材,然后把这些名言事例、名言警句写下来。看参考作文既可以借鉴别人的写作手法,也可以提炼素材,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我考试那天居然能够把我所列出来的素材应用上了。
    距离考试还有几天时间的时候,我问了一下舍友他们复习了几遍,他们都说有几遍了,而我只有两遍。那时我反而没有那么紧张了,因为我抱着坦然面对的心理,考试过了固然好,但是没有过也是情有可原,因为我实在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错过了太多的学习机会,如果不过,下次努力便是。
    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教育知识与能力》居然得了85分,而《综合素质》虽然得了74分,但是也过了,所以也算是一种幸运吧。但是我还是很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时间,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也许分数会高一些。 
    从这次作战经历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其实实现我的教师梦并不遥远,只要努力去迎战,找出作战的方法,沉着冷静,就能够克服教师道路上的阻碍。
    对于追求教师梦的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有时我们也因为一些小懒惰错过了一些大好机会,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突发事情而阻碍了追梦的道路。但是,亲爱的你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放弃。你努力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我不知道是我的幸运还是我的作战方法得当,但是你们也可以试一试,但是应该花多一些时间进行备战,并从中借鉴。要不然距离考试时间越来越短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样也是不利于备考的。
    方法有千万种,我的方法未必适合你们,因为适合我们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可以从我的方法中去借鉴、去浓缩精华,创造出属于你们的方法才是关键。
    努力吧,亲爱的未来教师们,我相信你们也能行,能够突破教师梦的道路中遇到的考试阻碍!我的分享完毕,谢谢你们!
    真心地祝福你们旗开得胜,早日实现你们的教师梦!
版权申明:本文为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用户投稿,转载请注明来自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ntce.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