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卷八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具有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差异性 
D.连续性 
【答案】B。 
2.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答案】B。专家解析: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3.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C。专家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4.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答案】A。专家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可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前习俗水平。 
5.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D。  
6.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答案】D。专家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旨在考查课外活动定义。 

#p#副标题#e#

7.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答案】A。专家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8.班级管理方法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 )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A。 
9.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的目标属于(  )。 
A.常规管理目标 
B.非常规管理目标 
C.日常管理目标 
D.生活管理目标 
【答案】A。 
10.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D。专家解析: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11.主张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B。专家解析: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12.(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答案】D。专家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1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研究课题的来源?(  ) 
A.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B.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 
C.教学课题的提出 
D.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答案】C。专家解析: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p#副标题#e#

14.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其中最高级的需要是(  )。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答案】C。专家解析:自我实现是一种最高级需要。 
15.通常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称为(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D。专家解析: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通常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  
二、简答题 
1.简述智力的性别差异。 
【答案要点】(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力分布较均匀。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就是说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多。 
(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具体来说,男性偏优于抽象逻辑,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女性长于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等学科。 
(3)具体到各个年龄阶段,男女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 
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答案要点】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个案法。(5)历史法。(6)比较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兴方法:(1)教育行动研究。(2)教育质性研究。(3)教育叙事研究。 
3.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答案要点】(1)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的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可分为自找评价和他人评价。 
(4)根据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5)根据教学评价涉及的层次与范围可分为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p#副标题#e#

4.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要点】(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本校课程方案。 
5.简述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答案要点】(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2)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3)教育科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4)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三、材料分析题 
1.张三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反映该学生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懒散,纪律松散,上课爱说闲话,甚至随意离开位置,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学后经常出入学校附近网吧,也爱和班级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如把粉笔灰撒进同学饭盒里,上课无故拍打周围同学肩膀,影响同学听课。经班主任老师了解,张三一家三口,父亲常年在上海打工,很少回家,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平时张三都是由母亲照顾。双休日基本上会跟随母亲在市场内,综合市场里人多事杂,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注意言行举止,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儿子疏于管理,待到儿子犯错时则是一顿打骂,而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平时宠爱有加。 
问:(1)张三的种种行为是不良品德行为吗?请给出诊断的依据。 
(2)结合本案例,试述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 
(3)针对张三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当今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答案要点】(1)张三的行为是属于不良品德行为,张三上课经常心不在焉,学习习惯差;上课喜欢干扰课堂教学,经常无故离开座位;课余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言行举止不文明,常与师生发生冲突;行动怪异,不热心集体活动,等等;张三的这些特点符合不良品德行为诊断的标准。 
(2)原因:①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如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健康的精神垃圾;各种恶习的人的引诱,尤其是坏人的教唆等。②家庭教育不当。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爷爷奶奶的溺爱、迁就。这容易养成子女任性、自我中心、无能为力、专横、懒惰、依赖等消极的性格特征,以至发展成为不良品行。③学校教育的失误。 
(3)措施:①组织学习,营造氛围;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②激发情感,榜样引导。用身边的榜样引导或用名人的事迹激励。③重视实践,树立品行。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德育体验化、生活化,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 

#p#副标题#e#

2.“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 
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 
“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要点】(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有所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回顶部